上海品茶工作室



上海品茶工作室(自适应手机端)

上海品茶工作室 0

  提梁壶为紫砂壶中极为重要的一类,历来佳作精品不断,在紫砂成型的难度分类中亦有「一提、二方、三圆」之说,可见提梁壶成型难度之高。

上海品茶工作室  它比端把壶出现的年代要早。宋代以前饮茶,壶用于煮水,提梁壶置于炉上较为方便,各式“提梁”有何区别呢?

  今天,我们来看7种经典的软耳提梁壶,看艺术大师们的不朽之作。

  1

  洋桶

  洋桶壶,包括牛盖、平盖与独钮洋桶三种形制。牛盖洋桶、平盖洋桶,是人们最喜爱和欢迎的品种之一。

  ▲顾景舟 牛盖洋桶

上海品茶工作室  壶身圆柱形,以“气”见长,沉静稳健,色雅丰润。口沿、盖沿、肩线呈一线圆浑状,抚之手感舒适。

  铜制提把与紫砂协调呼应,相得益彰。整器挺拔雄健、风骨高俊,做人亦是如此,光明磊落、堂堂正正。

  ▲何道洪 牛盖洋桶

上海品茶工作室  清末民初,名家名手纷纷加入制作洋桶壶的队伍,有储铭、顾景舟、王寅春、朱可心等名家,使洋桶壶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。

  ▲平盖洋桶

  2

  蛋包壶

  ▲邵大亨 蛋包壶

上海品茶工作室  此壶胎质细腻,泥色纯正,造型朴素精雅。外加提梁,为嘉、道以来瓷壶所习见,当为砂壶仿制之新型壶式。

  大亨传世作品极少见制作年款,此壶壶底刻有"秋天明月桂花香,岁次甲辰孟秋之月",殊属难得。

  甲辰为清道光二十四年,公元1844年。壶盖钤阳文楷书"大亨"瓜子形印。

  ▲高足蛋包壶

  3

  一粒珠

  ▲顾景舟 一粒珠

  ▲汪寅仙 一粒珠

  此壶造型如同一颗珍珠般珠圆玉润,饱满而剔透,壶身一大珠,壶钮一小珠,如同“母子珠”般形影不离。

上海品茶工作室  整器造型古朴,古韵盎然,庄重又不乏新意,典雅大气又不失阳刚之气,造型惹人喜爱。

上海品茶工作室  ▲汪寅仙 有余图 一粒珠

  4

  鱼化龙

  ▲朱可心 鱼化龙

  5

  板桥提梁

上海品茶工作室  1979年,章以谦导演来紫砂工艺厂拍科教片《紫砂陶》(原名紫砂春华),顾景舟为艺术顾问和指导。

  “腹大嘴尖耳偏高,才免饥寒便自豪。量小不堪容大物,两三寸水起波涛。”郑板桥的这首茶壶诗,在影片里要讲到。

上海品茶工作室  为配合影片拍摄,在章以谦的建议下,顾景舟亲自设计了板桥提梁壶,由徒弟葛陶中制作、谭泉海仿“板桥体”书刻铭文。

  ▲顾景舟 板桥提梁设计手稿

  铭文的内容,就是郑板桥的茶壶诗,另一面刻绘板桥风格的竹枝。此提梁壶有,三孔桥钮和麻花钮两种形式。

  6

  寿星壶

  ▲顾景舟 寿星壶

  寿星壶是紫砂茶壶中的传统产品,此壶“额头”高耸圆润饱满,壶嘴流畅弯曲,可以极大的保留茶香。

  ▲紫砂一厂 1983年为黄河一号远洋轮所制作

上海品茶工作室  寿星壶有四个规格,徐秀棠《中国紫砂》中分称:海寿星、放寿星、中寿星、小寿星。

  ▲徐汉棠 小寿星

  7

  莲形银配壶

上海品茶工作室  ▲陈鸣远 莲形银配壶

上海品茶工作室  这七把提梁壶,每一把都是紫砂匠人的心血,也是他们一生对于紫砂提梁见解最直观的体现。但愿留下的每一把提梁,都值得每一个爱壶之人好好解读。



推荐文章:
10把顶级紫砂混方器,带你体验极致方圆
坐着“玩”泥巴,就玩出了天价?真没你
他是中国最“吝啬”的画家,不肯为壶书
远离病毒,老白茶要这么喝!
季益顺大师作品欣赏
20把壶,能认识3把,你就是高手

上一篇:大师的高身筒紫砂壶你见过几个

下一篇:养壶要有“七心”,这是为何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