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品茶工作室



上海品茶工作室(自适应手机端)

上海品茶工作室 0

过去我一直觉得黑茶很简单,茯砖,金花,所遇黑茶,味道类似,虽然老家驱车至安化不到两个小时,但我一直没有深入了解黑茶的兴趣,直到前年,在武夷山认识乐同,一位多年喝黑茶的“高级黑”,带来一泡三十年以上的黑茶(我不追求老茶,高年份老茶皆是随缘得喝),其口感自然气转流云,他说起了冰碛岩,一种安化独有的古老的地貌环境,这三个字比那泡三十年老茶更具魔力,是从那一刻,我意识到黑茶的不简单。那年茶季一回老家,我第一次去了安化。要深入了解一种茶,必然从核心产地地貌环境、小产地划分、树种、工艺了解起,流传在外的,总是有很多不实信息或者信息有偏,很多真实需要去往原产地才能了解到。

高马二溪

上海品茶工作室高马二溪的称呼来自于一家茶叶公司“高马二溪”的创立,是由几位创立人各处的高家溪、马家溪几处地名合称,逐渐成为一个公认的地名称呼,高马二溪茶业是2007年注册成立,也就是说“高马二溪”这个称呼也就是这十几年的事。但现在高马二溪茶业的原料并非都是来自于高马二溪村,只是品牌名,高马二溪的本地茶企为了区分“高马二溪”品牌,于2016年将村名改成“天下黑茶第一村”,所以,将来大家看到包装上标注“天下黑茶第一村”的茶皆是产自2016年之后。

我第一次去安化便进了高马二溪,从主路开始入山路一个多小时车程,路况依然不大好,一车宽有余的乡间道路为主,黑茶火了这么些年,连最热门的产地的交通依然不算便利。其实不仅进高马二溪村的交通如此,即便安化县城,我17年第一次去安化时依然没有通高速路,只有一条省道进安化,18年年底才通了高速路。安化县城还是一个小县城,有红绿灯的路口只有几个,除了帝国大厦般的华莱健公司建筑群和小王国般的白沙溪建筑群,几乎感受不到黑茶真的繁荣过。黑茶崛起,或许时机是在现在开始的将来,而不是十年前的过去。

高马二溪村不算深山山场,地势较开阔,海拔也不高,但光照清明空气清凉,属于中正山场,这也符合高马二溪“贡茶”背景。典型的板页岩风化土土壤,红壤。我一直问冰碛岩在哪里,并没有看过,听说主要在河里,山上很少。冰碛岩环境应是安化大的地貌环境的表征,但并非茶树生长在冰碛岩中,冰碛岩十分坚硬,料不与茶树同处。要提到安化黑茶的土壤,应该以页岩风化土为关键词,而不是冰碛岩。寻找冰碛岩,要等下次再深入。

上海品茶工作室去看了高马二溪的“奉上严禁”石碑,大概就是因为这块石碑,而定性高马二溪黑茶曾为贡茶,这一点我还需要去查证,目前我看到的资料只能说黑茶有“官茶”背景,朝廷以此茶易马,但这并不是“贡茶”,我们所认为的贡茶应是供皇帝及贵族饮用的茶,制茶工艺精细考究,但黑茶易马虽是政府行为,只能算“官茶”,安化茶应该没有如同碧螺春、龙井等贡茶一般精细化制作的历史背景,黑茶真正的工艺考究,是从当下开始。

高马二溪茶的特征是很明显的,就是少苦少涩,几乎无涩,口感中正甘厚,耐泡,有骨力,木质香显,这种风格其实跟易武茶是有类似之处的,但黑茶整体比生普更刚直。高马二溪茶的陈化表现是非常好的,生涩退化快,内质稳固。即便高马二溪并非是“贡茶”山场,其气质也如同朱熹描述建茶之“如中庸之为德”。


推荐文章:
龙井茶冲泡贴士
秋冬温暖旅程,从一杯红茶开始
这些红茶入门知识一定要了解!
白茶,是被悄悄收藏的记忆
什么是拼配大红袍?
绿茶中最受欢迎的六大名茶

上一篇:黑茶是否好喝,由这两个因素决定

下一篇:喝黑茶,赶走亚健康